12月5日,宁波市智力运动会完成了所有项目的角逐。这是我市首次举行智力运动会,设置的项目中既包括象棋、围棋、国际象棋三项目前人气较高的棋类运动,也包括国际跳棋、五子棋和桥牌三项还有待进一步推广的智力运动。 五子棋不是玩得久就会水平高 “五棋一牌”项目中,在我市普及程度最好的当属围棋。根据宁波市围棋协会的统计数据,目前全市围棋人口达25万余名,注册业余运动员多达14000余名。 近30年里,我市培养了9名职业围棋选手以及2名曾获职业棋手资格的选手,其中包括中国首位“00后”九段谢科、今年全运会围棋女子公开组冠军汪雨博。 与围棋这样的传统项目比,五子棋显得“很年轻”。该项目在我市的推广,始于2008年左右宁波市青少年宫的五子棋培训。 获得本次运动会五子棋成人女子组冠军的郑逸宁,就是在市青少年宫接触到这个项目,并逐渐走向全国赛场的佼佼者。2014年,她在全国五子棋锦标赛上获得女子少年甲组冠军,次年蝉联冠军。 “2009年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新闻,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五子棋大赛将在宁波举行,我因为有兴趣就报名了。”郑逸宁说自己踏入五子棋竞技赛场是机缘巧合,于是她从和父母玩五子棋游戏转向了系统训练、比赛,“有更多机会去外地比赛,开阔了眼界,也不会怯场了。从思维方面来说,五子棋还有助于学习。” 为何会被五子棋吸引?郑逸宁说:“相比之下,围棋之类的门槛有些高,五子棋老少皆宜,更方便入门。” 事实上,任何一项运动要达到高水平都并不容易。“五子棋不是玩得时间长就会水平高。下棋时,我的脑海中会想象,如果这个子落在这里,对方会怎么应对,下一步该怎么走……所以比赛是需要把对手和自己的心思统筹起来思考的。” 桥牌让孩子们学会了协作配合 如果说五子棋是“新兴”智力竞赛项目,那么桥牌在很多人眼里就有点“高冷”。近年来,为了推动这个项目更加“接地气”,宁波市桥牌协会推出了市桥牌联赛、网络赛等系列赛事,同时大力推动桥牌进校园。 这次智力运动会桥牌比赛中,江北外国语学校、江北育才学校各有金牌入账,他们都是我市较早开展桥牌社团课的学校。江北外国语学校的林子涵/刘牧洲是本次运动会青年乙组双人赛冠军,“我们都是小学三年级开始学桥牌的,学校桥牌社团每星期都有几节课。”林子涵说,自己对棋牌比较感兴趣,课余还在自学象棋、围棋、五子棋。刘牧洲告诉记者:“要数学成绩好才能进学校桥牌队,我学桥牌就是数学老师推荐的。学会并不难,最好能经常去外地比赛……”他们认为,除了叫牌等技术方面的因素,要打好桥牌,关键是要和同伴“好好合作”。 周祖秀是为江北外国语学校桥牌社团授课的老师,他也表示,“合作”是桥牌与多数棋类项目的最大不同。 宁波晚报记者 戴斌 通讯员 孙宇 |